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http://www.tlmymy.com/m/

揽“湘莲”兮映渚

张作奇/文图

莲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我国人民心目中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莲全身是宝,每部分都在为人类作出贡献。我国是莲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中国莲”的故乡。中国莲以湖南省湘潭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湘莲”,先是湘潭莲子的简称,后来人们逐渐扩大了范围,泛指湖南莲子。

长沙马王堆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为湖南多年前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一)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

屈原图,明?陈洪绶绘。材质,绢本立轴。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时期。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年四川出土的东汉墓室汉代《弋射收获》画像砖上的采莲图一脉相承,表明汉时这一农事活动的普遍性和娱乐性。《弋射收获》画像砖整个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弋射图,右为莲池,池内浮着莲叶,莲蓬结实饱满,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部为收获图,一人挑担提篮,三人俯身割草,整个画面,简洁分明,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不同的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弋射收获》画像砖

(二)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

“湘莲”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文学家

“湘莲”,可从汉代贾谊、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的作品中感受到湘楚(今两湖一带)种植的情况。这些作品运用湘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生产情况、生活习俗,具有浓厚的湘楚地方特色。如汉代王褒《九怀?尊嘉》中:“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刘向《九叹?逢纷》中“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东方朔《七谏?谬谏》中“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魏晋南北朝时期,莲的品种增多,出现了盆莲,栽培地域扩大,技术大有提高,采莲风俗盛行。隋唐时期,莲的栽培、观赏由宫廷发展到私人庭院,并蒂莲花被视为瑞兆。唐玄宗将莲花比人面。莲藕入药方剂增多,列为仙品。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此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中可见诗人为“湘莲”吟咏之多。

并蒂莲花被视为瑞兆

(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

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

明朝礼部尚书李腾芳编纂的《湘潭县志》

宋元时期,由于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推动了造园活动的开展。加之诗文绘画对荷花倍加推崇,更促使宋、元及以后的明、清时期赞荷、艺荷之风兴盛。宋代,因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将莲的文化内涵提升到君子品格的高度。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宋元时期,古人把酒具也分为九品,分别为蓬莱盏、海川螺、舞仙、觚子卮、幔卷荷、金蕉叶、玉蟾几、醉刘伶、东溟样。喝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酒器。

明清时期。莲花成为三教合一的象征,莲的吉祥含义也在这一时期臻于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开挖荷花塘疏浚玄武湖。明宪宗朱见深绘《一团和气图》。清康熙、乾隆二帝都十分喜爱莲花。康熙在河北承德热河西岸,建了一座占地约公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避暑山庄。在观莲所北,有一大殿,康熙题额“金莲映日”。乾隆帝更加喜爱莲花。他在皇家花园圆明园中,按西湖“曲院风荷”的布局格调,筑台建亭,辟池种莲,将江南景致移到了北京,成为圆明园重要景观之一。

明宪宗朱见深绘《一团和气图》

明、清时期以描写莲为内容的艺术品也非常之多。莲画和莲的工艺美术品十分出色。陈撰所作《荷香十里图》,表现的是夏水碧映的盛荷,充满朝气的新荷,描绘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给人一种沁人脾肺的美的享受。

(四)荷叶包开米粉肉,湖里莲花今有无

清初《潭城竹枝词》是记载湘潭的人情风貌的一个重要的民间史料,在清初《竹枝词》中有一首关于湘潭莲花的诗歌:“熙春门外燮家湖,湖里莲花今有无。懊恼阳塘采莲女,伏天早已剥莲肤。”燮家湖因燮理溥化而得名,位于熙春门外,西接御史田,在湖头岭东部。正如诗中所云“湖里莲花今有无”,清初时期,燮家湖淤塞,成为一片农田。

湘潭特产——冰糖莲子

《竹枝词》中所提阳塘,据史学家周磊考证,当在今木鱼湖至谭家湖一带,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带仍然是一片湖区,只是也如燮家湖一样,成为了一个有湖无荷的地方。荷花又名芙蓉花。毛泽东年在《七律?答友人》中有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在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莲产业和莲文化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秩序稳定,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首届湘莲文化艺术节于年7月12日在湘潭县召开

为了展示莲花的风采和促进莲的文化、技术交流,全国已举办了多次大规模的荷花展览。年,山东济南市大明湖畔举办了“全国首届荷花展”,接着先后在武汉、北京、合肥、上海、成都、杭州、济南、深圳、澳门、苏州等地举办了荷花展。至今已举办了30余届。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活动,湘潭县被命名为“中国湘莲之乡”。湖南将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年7月12日、年7月10日,湘潭相继举办二届湘莲文化艺术节。

(原载张作奇编著《湘潭历史图说》、《中国湘莲之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sjfb/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