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赵永祥教授团队开发出同时靶向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持续生长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靶向血管生成是一种有前途的疗法,并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批准。近日,广西医科大学赵永祥教授团队与广医院袁育林教授合作,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SCI,IF=8.)上发表论文,构建了一种同时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及T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hEND-CD3/BiTET,该双特异性抗体通过靶向肿瘤的新生血管,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应,有望向临床转化。 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血管生成提供营养以支持肿瘤的持续生长,并且还为肿瘤细胞的远距离传播创造了导管[1]。因此,靶向血管生成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策略,并且正在深入研究中[2]。Endoglin,也称为CD,是一种同型二聚体细胞膜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共受体[3]。它在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特别是与肿瘤相关的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以及对缺氧和缺氧的反应中高表达。 在这项研究中,课题组构建了针对CD3+T细胞和Endoglin+内皮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hEND-CD3/BiTE。BiTE是一种人工双特异性抗体,由两个单链可变片段(scFv)组成,其中一个片段通过CD3受体与T细胞结合,另一个片段与肿瘤特异性抗原结合。通过BiTE可将T细胞与肿瘤细胞连接在一起,在缺乏MHC-1或MHC-1的情况下募集共刺激分子[4]并激活T细胞对肿瘤部位的细胞毒性。课题组证实hEND-CD3/BiTE不仅具有与靶细胞结合的活性,而且在激活T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裂解方面也具有生物学意义。这些体外活性还通过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小鼠存活而转化为体内功能。 在本研究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针对癌症治疗的BiTE抗体的新颖设计,其靶向CD3+T细胞以及内皮细胞而非肿瘤细胞。通过体外和体内分析证明了这种新方法的特异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策略将导致针对依靠血管生成持续生长和转移的各种癌症的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并且作为组合治疗,该策略可避免对抗VEGF治疗产生抗药性。 广西医科大学的钟莉娉为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的甘露和广西中医院的石玮为并列第一作者;袁育林、邓志明和唐宏亮为共同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BielenbergDR,ZetterBR.TheContributionofAngiogenesistotheProcessofMetastasis.CancerJ.;21:-73. GensickaM,G?owackaA,DzierzbickaK,CholewinskiG.InhibitorsofAngiogenesisinCancerTherapy-SynthesisandBiologicalActivity.CurrMedChem.;22:-47. NassiriF,CusimanoMD,ScheithauerBW,RotondoF,FazioA,YousefGM,etal.Endoglin(CD):areviewofitsroleinangiogenesisandtumordiagnosis,progressionandtherapy.AnticancerRes.;31:-90. HuehlsAM,CoupetTA,SentmanCL.BispecificT-cellengagersforcancerimmunotherapy.ImmunolCellBiol.;93:-6. 原文链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sjfb/7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教师为枝学生为叶,枝叶传情,共话蒸腾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