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词“洗牙”。

关于洗牙,有很多误区。比如,有人认为洗牙就是把牙齿洗白,也有人说洗牙会把牙齿洗松动,还有的人说洗牙会损伤牙釉质。究竟洗牙是怎么一回事?上述的几种说法对不对?让我们来揭开洗牙的面纱吧!

洗牙的专业说法,叫“洁治”。牙齿周围由于食物残渣、细菌、唾液等的粘附,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干净,这些混合物长时间堆积,会慢慢变成如石头一般坚硬的牙结石,附着在牙齿表面,尤其是在牙齿和牙龈交接的地方。这些牙结石内的细菌释放毒素,引发牙龈的炎症,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长期炎症会使牙槽骨骨质丧失,从而牙齿松动,这就是牙周炎。而牙齿洁治,就是清除牙结石的过程。因此,洁治并不是把牙齿洗白,而是把牙面上的脏东西洗掉,露出牙齿的本来面目。

洁治是通过手工操作洁治器械,或通过超声洁治器工作头的高速振动,除去牙齿上粘附的牙石、软垢、菌斑和色素沉着,以及牙龈沟内或浅牙周袋内的牙石。从原理上,我们知道了牙齿洁治就是通过工作头的振动,使牙结石松动、碎裂,而不是用机器去磨除牙结石及牙釉质。手工洁治也是通过使用锐利的刮治器,将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刮下,而不是挖动牙齿本身的釉质结构。洁治工作头可能会对牙釉质有轻微的刮擦,但并不会对釉质带来实质的损伤。这如同洗澡必须搓动皮肤一样,将死皮去除,但不会伤害我们的皮肤本身。洁治之后牙医会将牙面抛光,消除器械刮擦对牙釉质的影响,使牙面平整,防止菌斑和牙石的再沉积。

洁治去除了附着于牙齿上的牙结石、软垢和菌斑,也就去除了引起牙龈炎症的刺激物。牙龈不再肿胀,加之不再有填塞在牙齿周围的牙结石了,因此,就出现了“洗过牙后牙缝变大了”的感觉。正常牙齿,没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洗牙后通常不会有喝水或吸气时“敏感酸痛”的现象。但有牙结石长期堆积的牙齿,牙结石覆盖下的牙龈退缩、牙根暴露,那么去除牙结石后,遇到外界刺激,就会出现敏感酸痛的感觉。有的人牙齿上附着着几十年来生成的牙结石,牙周炎症早已造成牙槽骨的萎缩,牙根早已没有“土壤”的支持而松动,因此在去除牙结石后,就会觉得“洗过牙后牙齿松动了”。

我们了解了洗牙的真相。接着来谈谈孩子的洗牙吧。

说到孩子“洗牙”,往往大人们会惊诧:孩子也需要洗牙?孩子年龄小,不像成人那样有几十年沉积下的牙结石,加之现在的父母们有一定的口腔清洁意识,都会督促孩子刷牙,因而儿童口腔内牙结石形成的情况较少见。

但是,由于孩子多进食软而粘的食物,而且不少孩子的刷牙清洁效率低,刷牙时会“偷懒”,牙面上这些软性食物很容易粘滞在牙面上,有时也会形成少量的牙结石,这些都会引起牙龈发炎,出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的现象。这些患有牙龈炎的孩子除了需要父母们加强督促他们仔细刷牙外,还需要定期去牙医处检查并做牙面清洁,必要时做牙齿洁治,控制牙龈炎的发生。有一些孩子,刷牙不洁,且经常进食深色食物,牙面容易形成黑黑的色素沉着,也可以请牙医对牙齿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色素,恢复洁白干净。另外,有些孩子由于龋齿疼痛等原因,不敢用患侧牙齿咬物,也不敢刷牙。长期如此,患侧的牙齿上堆积了食物残渣,形成牙结石,呈现明显的牙龈红肿出血。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龋坏牙齿进行处理,消除病因,并清洗掉牙结石和食物残渣,牙龈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给儿童“洗牙”,牙医会选择更轻柔、孩子易接受的清洁工具,并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清洁牙齿。

简而言之,“洗牙”就是对牙齿进行“洗澡”清洁,去除牙齿周围的脏东西。如果平时口腔清洁措施做的好,口腔卫生维护的好,牙齿周围的脏东西就少。反之,口腔卫生习惯不好,则脏东西多,清洁起来也难度更大。

所以,请大家爱护好自己的牙齿,爱护好孩子的牙齿。成人每半年,儿童每三个月做一次常规检查,请您的牙医给您和孩子检查一下,必要的时候就让牙齿舒舒服服地洗个澡吧!

护牙小贴士:

“洗牙”就是给牙齿洗澡,去除牙齿周围的脏东西。

“洗牙”不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定期“洗牙”有助于维护牙齿健康。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

歇了快半年,其实忙忙碌碌。初心不改,愿运用自己的所学,普及爱牙护齿知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盗版事件屡屡不绝。再次表示:科普是为了惠及大众,欢迎转发;希望尊重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我新浪微博:丁香-梧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zwjb/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