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zjft/160123/4763938.html

近来看的书里,有两本我非常喜欢。一本是史景迁先生的《大汗之国》,另一本是刘叶秋先生的《历代笔记概述》。闲书之中,笔记小说格外有趣,以做学问的方式认真研究闲书的著作,读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古人将魏晋南北朝以来“残丛小语”式的故事集称为“笔记小说”,将用散文所写的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称为“笔记”。刘叶秋先生将笔记分为三类,一为小说故事,如《搜神记》、《世说新语》,乃至大名鼎鼎的《聊斋》;二为历史琐文,如《西京杂记》,虽然号称笔记,但这类书也常常登堂入室,成为后来修史的重要材料来源;三为考据辩证,比如《梦溪笔谈》。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曾数百年不见于文字,直到杨慎《丹铅总录》将其发掘出来。各类笔记的共同特点就是内容“杂”,形式“散”。

笔记被读者视作闲书,作者当作消遣,历来不怎么受重视。纪晓岚说他写《阅微草堂笔记》是“景薄桑榆,精神日减,无复著书之志;惟时作杂记,聊以消闲。”然而作为没出息的野生爱好者,他的作品中唯独这本我前后读了三遍,最后还在图书馆的这本书里找到了一张银行卡,真可谓书中自有黄金屋。

历史上纪大学士人生最传奇的故事是因为泄密被流放乌鲁木齐

笔记最早出现于魏晋,当时主要是些小故事,以志怪和名人轶事为主。《搜神记》和《世说新语》都出自这一时期。其中既有七仙女与董永、田螺姑娘、干将莫邪这些脍炙人口的传说,也有“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名人轶事,还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传世诗文,笔记的基本要素已经齐备了。这一时期笔记篇幅普遍较短。内容完备、情节曲折的传奇故事,到了隋唐时期才成型。

柳毅传书

唐代笔记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单篇传奇,包括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南柯一梦的故事),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李朝威的《柳毅传》(柳毅传书),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西厢记》的故事来源),陈玄祐的《离魂记》(《牡丹亭》的故事来源)等。后几则都是爱情故事,大概是因为这类故事对细节描写有硬性需求,容易导致文字变长?《霍小玉传》和《莺莺传》为我们贡献了李益与张生两个里程碑式的渣男形象,值得单独写一篇。

各类笔记作品中,有两本作者颇为显贵:一是晋朝的《博物志》,作者张华,历仕魏晋两朝,官至司空,是灭亡东吴的大功臣,后来在政变中被杀害;二是唐朝的《玄怪录》,作者牛僧孺,唐朝宰相,著名的“牛李党争”的牛派领袖。这两位写笔记小说好比国家副总理在豆瓣开贴写鬼故事,但在当时好像没人觉得奇怪。

据《拾遗记》记载,《博物志》原有四百卷,晋武帝嫌张华写的太长,让他删到十卷。但即使删了三百九十卷,刘叶秋先生仍然认为这书价值不高,可见文章灌水现象在古代就已经十分严重,并不是今天的网文作者或者写毕业论文的大学生发明的。

《玄怪录》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大多佚失了,今天能见到的版本中没有太有名的篇章。唐人李复言模仿牛僧孺创作了《续玄怪录》。其中记载,李靖夜间寄宿山间,主人一家都是龙,因为俩儿子赶不回来,夫人竟然委托他代为行雨。说好只用下一滴,李靖想着村子旱了很久,不如多下点,手一抖倒了二十滴。回去后发现一滴水就是一尺雨,一夜下了两丈,村子整个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不禁让我想到同样是在大唐,《西游记》里的泾河龙王为了和袁天罡打赌,私自改变下雨时辰,克扣雨量三寸八,被天庭派魏征监斩砍了脑袋。由此可见唐代的下雨制度存在比较严重的监管缺陷。

电视剧《贞观之治》中,李靖家仆是个黑人,宠物是只老虎,倒是很符合传奇里的形象

笔记小说也是后世文学创作的富矿,除了前文提到的《莺莺传》等全文被改编的情形,也有很多故事情节被后来的作品部分的吸收改写。《桂苑丛谈》里的骗子用猪头冒充人头假装大侠来骗老实人的钱,俨然已经在恶搞同时代的武侠作品,这个情节被《儒林外史》整个搬走。

晚唐康骈《剧谈录》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张季弘逢恶新妇”——长安军区有个勇士叫张季弘,武功高强,有天自告奋勇要替一个婆婆管教她的儿媳。结果这个儿媳一边跟他聊天一边在石头上随手勾勒,划痕深数寸,吓得他汗流浃背,再也不敢多管闲事了。后来这个故事被金庸先生学走,用在了好几本书里。最有趣的当属《神雕侠侣》里小龙女的祖师婆婆和王重阳谈恋爱,比赛在石头上写字,婆婆取得了完胜。当然,多年后黄药师解开了谜底,原来她竟预先使用化学手段融化了石头。祖师婆婆靠作弊赢了比赛但仍然没有赢得爱情,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谈恋爱也要保持公平公正的竞技精神。

钢铁直男王重阳输了比赛之后出家当了道士,俩人一块打了一辈子光棍

广东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前常常处于中央统治的边缘地带,这种地位常使它为正史所忽视,但岭南崇山险阻,天高皇帝远,风物与中原大不相同,又是对外贸易的重镇,华夷杂处,反倒给笔记创作提供了土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岭南的文学形象就如同天方夜谭中的中国,充满了富裕、奇幻的色彩。在各种记载里,这里既是犀角、象牙、玳瑁、紫贝、合浦珍珠的集散地,又充满瘴气毒虫和少数民族,令人闻之变色。即使正史中出现岭南、番禺的字样,后面一般也要跟上一连串专有名词介绍当地奇奇怪怪的特产,《晋书》说这里“包山带海,珍异所处,一箧之宝,可资数世”,严肃如韩愈“夕贬潮州路八千”后也要写一篇《祭鳄鱼文》,更不要说笔记了。

除了常见的海外贸易故事与丰富的珍宝记录,岭南也不缺其他类型奇奇怪怪的故事。《岭表录异》、《太平广记》等记载了岭南居民养鸡鸭从粪便里淘金,有人因此变成巨富。《异物志》则记载岭南盛产荔枝、龙眼、槟榔。杨贵妃和荔枝的故事大家都已很熟悉,但现代人很难想象槟榔在隋唐时同样属于高端奢侈品。在唐朝,这玩意一般得用金器盛放,即使皇家也不是经常能吃到。李白曾写诗声称“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意思是自己要是有天发达了,就要像南朝的刘穆之一样用金盘装满槟榔报答主人家。

李白当时要感谢的对象是玉真公主,她是历代八卦中的常客。《集异记》记载,王维将要参加科举,但玉真公主已经内定张九皋为第一名。岐王欣赏王维,想办法把他带到玉真公主府上。王维在宴席上弹了一曲,公主感到十分惊艳,于是他又献上诗文,公主更加震惊,马上将考官叫来把原定的第一给换了。因为琵琶弹得好,被录取为解元,王维大概可算是最早的艺术特长生。

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仙在玉珍公主门下的经历不像王维那么愉快

读笔记的另一种趣味就是与其他冠冕堂皇的严肃著作对照,发现其中的不同。《广州简史》里面写到南汉“后主时,有一波斯女子被召入宫,极受宠信,表明南汉中外人士通婚比唐代更加开放自由,不加限制”。然而后来我发现《新五代史》原文是这么写的——“鋹乃与宫婢波斯女等淫戏后宫,不复出省事。”《夜航船》等书则更加具体——后主“与公婢波斯女日淫戏后宫,甚嬖之,赐号曰‘媚猪’”。把这么一段限制级内容写成中外友好交流的证据,大概属于地方志作者的独门绝技。

不止一本书记载这位波斯妹子皮肤黝黑(图里是余年前的波斯宫廷贵妇)

成都节度副使裴铏在正史上名声不显,但他的《传奇》至今传世,残篇包括《聂隐娘》、《昆仑奴》等千古名作。《传奇》中记载,有个叫崔炜的人在番禺帮助了一位老婆婆,获赠艾草,后又掉进枯井,用艾草为一条蛇治好了嘴上的疣。这蛇驮着他进了南越王赵佗的墓,在墓中获得了宝珠和美妇,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南越王墓现已被发掘,原址被辟为博物馆,就在越秀区,我去过好几次,确实没看到宝珠和美妇,大概已经被崔炜拿光了。

广州发现的南越王墓其实是南越王国第二代君主赵眜(又称赵胡)的墓。随葬印鉴写着文帝行玺,但历史记载中赵眜并未公开称帝,看来他私下里玩得很大注:图片来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zwjb/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