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邓芙蓉课题组室内颗粒物化学成分与
人的一生中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老年人、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室内度过的时间可能更长,更多地暴露于室内颗粒物。颗粒物成分复杂,本课题组在国内外较早发现,与其浓度相比,大气颗粒物的组分与人群心肺健康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然而,室内颗粒物化学组分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仍不清楚。由于高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阐明室内颗粒物化学成分对慢阻肺患者的健康影响,对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易感人群健康,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邓芙蓉教授课题组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评估了室内细颗粒物(PM2.5)和粗颗粒物(PM2.5-10)中20种金属组分对慢阻肺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于《环境与职业医学》年第3期。在下面的视频中,本文一作张文楼以丰富的图形语言系统介绍了本研究相关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于年11月—年5月,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医院招募43名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健康监测前,对研究对象住宅内细颗粒物PM2.5和PM2.5-10样品进行连续24h采集,采用ICP-MS对其中2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估算颗粒物中地壳成分的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室内PM2.5、PM2.5-10及其金属组分和地壳成分浓度与研究对象HRV指标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构建了“组分-颗粒物联合模型”,评估各金属组分独立于颗粒物的健康效应。 结果 1 基本情况 如表1所示,本研究共纳入43名慢阻肺患者,其中,男性40名,平均年龄(71.5±6.4)岁,平均BMI为(24.7±3.0)kg·m-2。 2 室内颗粒物及其组分浓度 如表2所示,研究期间,室内PM2.5和PM2.5-10的浓度分别为(69.24±76.63)μg·m-3和(34.19±24.10)μg·m-3。Na、Mg、Al、K、Ca和Fe是室内PM2.5和PM2.5-10中浓度较高的金属组分。 3 室内颗粒物及其金属组分与HRV指标的关联 如图1所示,本研究未观察到室内PM2.5和PM2.5-10浓度与慢阻肺患者HRV指标的关联,但发现PM2.5中Cd与LF负相关,PM2.5-10的地壳成分及某些金属(Na、Mg、Ca、V和Sr)与LF/HF负相关,PM2.5-10中的Mg、Ca和Sr还与HF升高有关。 由图2可见,在控制PM2.5或PM2.5-10浓度后,上述关联仍保持稳健。此外,还观察到PM2.5中Cu和Se与LF/HF升高有关。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室内PM2.5和PM2.5-10金属组分对慢阻肺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不同,室内PM2.5中的某些金属组分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而PM2.5-10中的地壳成分及相关金属组分可能与迷走活性增强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慢阻肺患者等易感人群的健康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邓芙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近年来,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二五计划、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等的资助下,在环境因素的人群健康影响、机制以及干预策略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 张文楼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室内颗粒物污染对慢阻肺患者心肺健康的影响,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投稿SCI论文1篇。 供稿 张文楼 编辑 王晓宇 推荐阅读 新刊发布 《环境与职业医学》年3月刊全文上线 《环境与职业医学》年3月刊聚焦“不同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血糖升高在职业铝暴露致工人认知障碍中的中介作用 空气污染与先天性小耳畸形关系的研究进展丨荐文 声明本文未注明特定来源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将获得及时妥善处理。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纸媒、网站、微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zwjb/6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广州展122馆PLS独角兽
- 下一篇文章: 做混凝土坍落度非彼光做坍落度,还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