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些地方,是文昌人的ldquo快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http://m.39.net/pf/a_6169694.html 文昌,古称紫贝,自西汉建置已有多年历史,是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文昌充满了古典和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海南日记》——文学名家写海南活动,走进"阳光东海岸上的明珠"文昌。 符家宅 符家宅祖辈符氏三兄弟符永质、符永潮、符永秩在新加坡经商,从事橡胶行业,年发迹后回乡盖房,历时3年,于年建成这座极具南洋风格的民居。符家宅将弧形装饰元素和拱券发挥运用到了极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去,都有不同的空间感受。在联系古代与当代的枢纽时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些侨乡民居除了延续传统的琼北民居的特色外,都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当时南洋流行建筑潮流的洗礼。详情 ▲戳进看精彩视频 树才:符家宅是传奇般的建筑典范年5月11日星期二文昌符家宅给了我太多的意外,这是一座珍贵罕见的中西合璧建筑。进了门,扑面而来的就是层叠通透的拱券造型,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景中景。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过目难忘的百年老宅。 周大新:亟待“迟暮美人”焕新颜年5月11日星期二文昌在偏僻的海南文昌一个并不出名的村落里,竟还有如此规模如此规制如此漂亮的私宅?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屋顶露天,有的楼板塌陷,有的墙皮脱落。但主体建筑间的和谐,拱券式连廊造成的视觉奇观,依稀可见的多样彩绘,都让人感觉到了一种艺术之美。就像一个美人,虽然她年纪大了,但她当年的美都还藏在她的眉眼里没有完全消失。我在想,假若用现代修缮技术将其完全复原,那一定像用电影技术把迟暮美人还原到她的18岁,其惊人的美貌会把所有见到她的人震住。详情 椰雕文化 走进文昌东郊椰林和海南椰雕文化展览馆,作家学者们了解了海南椰雕产品的精湛技艺、历史传承和独具海南色彩的民俗文化。史书记载,从汉朝开始,历代皇室宫殿都精选椰雕工艺品作为摆设。椰雕被作为珍品进贡朝廷,因此赢得“天南贡品”之美誉。椰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详情 ▲戳进看精彩视频 树才:椰子树是我的“亲戚树”年5月11日星期二文昌神州大地,物华天宝。美丽的海南这盛产着迷人的椰子树,养育着淳朴勤劳、聪颖智慧的海南人民。椰雕是海南极有特色的文化,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工艺包括平面浮雕、立体浮雕、通花浮雕以及贝壳镶嵌雕刻等多种手法,品种包括餐具、茶具、花瓶等符。海南应该多多培育好的工匠、大师,把海南椰雕文化发扬光大,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致富产业。详情 ▲戳进看精彩视频 周大新:椰与人的关系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年5月11日星期二文昌椰子林是每个来海南的人都会看到的风景,尤其是在文昌东郊镇,大片的椰林更是美丽壮观。但很少有人去想椰子树对海南人的意义,这其中也包括我。直到在展馆里听到解说员说了一句:我们海南人是向海而生,靠椰而活。我才一下子明白,椰子树原来对海南人如此重要,它是海南乡村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之一。望着近处的椰树和远处的椰林,我在心里想,今后,人和椰子的关系会更加亲密,人对椰子的利用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椰子对人的反哺也会更加感人。详情 周大新欣赏海南椰雕。 十八行村 会文镇十八行村素有“小上海”之称,是海南现存明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村庄呈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村名由此得来。每行院落中住着六七户人家。村里的房子不像别的地方以辈分、年龄长幼分高低建造,而是平行而筑,每行纵向中轴对齐,寓意“兄弟同心,邻里不欺”。 村里最古老的一栋“九牧堂”古宅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房梁、主体结构至今仍然保持着原貌。相传唐代年间,迁居福建的林姓始祖林禄的十六世孙林披,他生有9个儿子,后来都进士及第,并都做了州刺史,门庭显赫,由于州刺史被称为州牧或牧守,兄弟9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后来,“九牧”被作为林姓人的一种荣贵无比的标志而世代流传。详情 ▲戳进看精彩视频 周大新:古村落中的新启示年5月12日星期三文昌十八行村的最大特点,是在建村之初,就对整个村子的未来扩展做了整体设计。我不能不佩服这个年前的林姓先人的聪明和远见。今天的农村建设,在全国很大一部分乡村里,建筑是没有整体规划的;或者有规划,但没有认真执行,这就造成了房屋建得杂乱无章。或许能从十八行村中得到一些启示。详情 树才:对称是它的形式,平等是它的愿望,同心是它的灵魂年5月12日星期三文昌各家各户的正厅前后大门洞开,你如果站在正屋的庭院上,一眼望去,可以看个通透。各家的门楼都建在正屋的一侧,形成了规整的天际线。每行院落之间留有相当的间距,形成一行行村巷。这种村庄布局,这种房屋结构,其实表达了林姓祖先的一种家族理想:既要同心,又要平等。因为同心才能合力,平等才不嫉妒。这样有利于整个家族像一棵大树,下面牢牢扎根,上面枝繁叶茂。详情 老村支书向作家们介绍古村。记者林鸿羽摄 文昌孔庙 “孔庙诗书琅,国学万年长。”位于文昌市文城镇的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历经台风多次摧毁,部分房屋进行了修缮,而今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文昌孔庙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坐西朝东、不朝南开大门的孔庙。详情 ▲戳进看精彩视频 周大新:一座新学堂年5月12日星期三文昌文昌孔庙地处祖国最南端,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建筑风格所体现出的浓郁南国气息,更从某种意义上呈现了中国的地域辽阔和文化的丰富多样。在文昌,孔庙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了一所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新学堂。详情 周大新在看孔子学堂课程表。 溪北书院 溪北书院始建于年,西北面对七星岭,有溪流环绕,故取名溪北书院。门匾上有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所题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书”字少一横,意为告诫学子,谦虚戒躁,世界上有读不完的书。创建溪北书院的潘存66岁时辞官南归,晚年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和雷琼道台朱采的支持下,他开始在家乡创建溪北书院,可惜书院尚未建成即病逝,享年76岁。潘存认为“读书求做人为要,我不欲与今人争文章,而欲与古人争德行。”详情 ▲戳进看精彩视频 周大新:思之久远的书家年5月13日星期四文昌对于书院我很熟悉,在我的印象中,凡大陆一些古代文脉兴旺的地方,大多都会有书院。但在海南一个并不出名的镇子上也会有书院,倒是有点让我意外。及至来到书院大门前,看到门匾上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镜题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看到它巨大的院落,才在心里对此书院的创办者生了真正的敬佩之意。详情 树才:文昌的浓缩精神内核年5月13日星期四文昌如果给文昌这座城市找一个浓缩的点代表她的精神内核,我以为,这个点就应该是溪北书院。在这里,正统儒学与宽广深厚的海洋文明相结合,形成了底蕴深厚富有魅力的特色文化,培养出一代代的知识群体,孕育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文昌精神。 斗柄塔 斗柄塔位于文昌市铺前镇的七星岭主峰上,若登高看上去,犹如七星岭生了一个柄,故得名斗柄塔,距今已近年。据说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致仕回乡后,邀众捐钱并奏请朝廷拨款建设此塔,是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航标,并想镇住海里作恶的妖怪,减少海峡上来往的商船民船遇险。入境斗柄塔作为航标的功用逐渐丧失,它慢慢转变为了宗教活动场所。 ▲戳进看精彩视频 周大新:登高望远的乡贤年5月13日星期四文昌我对王弘诲的身世没有研究,但我对他充满了敬意。他一个致仕还乡的前官员,原本可以不问世事,靠自己的积蓄和人脉关系,在老家安度晚年。可他却把航海者的安全挂在心上,费尽心力地筹建这座斗柄塔,可见,他是把百姓的苦难放在心上的。今天,我们也有很多官员退休,我真希望这些退休官员中的一些身体健康者,能像当年的王弘诲那样,回老家成为乡贤,能够登高望远,继续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情。详情 登上塔顶。记者林鸿羽摄 树才:塔的苍老感动着我年5月13日星期四文昌走近斗柄塔,我伸手抚摸塔砖,顿时生起肃穆之心,仿佛摸到的是斗柄塔的身体皮肤。无疑,斗柄塔是有生命的。这塔的苍老也感动着我。整体来看,斗柄塔的造型,端庄稳重,雍容大方。它居高挺拔,气势雄伟。虽说经受了无数强台风雷电袭击,但它依然巍然屹立。详情 ▲戳进看精彩视频 走过东海岸的明珠文昌 下一期海南日记 又走到了哪儿? 敬请期待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日记作者:树才、周大新(按照文章顺序排序)记者:吴岳文、林鸿羽编辑:莫景云值班主任:肖秀燕水下“探宝”!带你揭开沉没的文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yxxg/7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4款降血糖的效果好的中药最适合糖尿病
- 下一篇文章: 转超实用个必考中药功效主治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