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心得笔记平抑肝阳药
应朋友的要求,决定把我学习中医药大学教材《中药学》的笔记整理出来。这套笔记是以临床实用性为目的的,并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所以不适合考生作为复习资料来用。对证型和药物的解读都属于我个人心得,是大体上的认识。至于细节方面,请大家参考相关的工具书。中药的学习不是靠死记硬背,而在理解和运用。就像背单词一样,用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今天整理的是“平肝息风药”中的“平抑肝阳药”。 “平肝息风药”分为两大类:平肝和息风。平肝类的药物就叫“平抑肝阳药”,息风类的药物就叫“息风止痉药”。 学习了“补虚药”之后,再学习“平抑肝阳药”就相对简单一点了。这类药的作用就是治疗“肝阳上亢证”。 肝主藏血,主疏滞,主筋,开窍于目。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热邪侵袭肝脏或者肝脏本身阴虚引起的肝脏阳气过盛。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微胀、痛,目眩畏光或视物不清,欲呕,喜静,或兼见面红、耳鸣、口舌干燥等症,舌边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或弦细数。 简单地说就是“热极上攻”。肝主升,再加上热易上攻的特性,所以肝阳上亢证往往表现为上半身的症状。又因为足厥阴肝经上达头顶,所以多见头部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血压高。 血压高不是病,它是一个症状。能够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很多,肝阳上亢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这一点是西医就特别难以理解,明明是血压高,为什么有的人用天麻钩藤饮管用,有的人就不管用呢?很多缺少辨证思维的中医也同样理解不了。在他们的眼里,血压高就要服降压药。中药的降压药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所以中医不行、中药不行,天麻钩藤饮还得配着硝苯地平一起吃。 拜托,中药不是这样用的,你要望闻问切,你要四诊合参,你要辨证、立法、选方、随证加减。 “平抑肝阳”这个词首先针对的目标是肝阳,治疗的手法是平抑,即平肝法。我刚学中医时,对肝的治疗手法特别迷糊。看书上写着平肝、镇肝、养肝、清肝、泻肝、柔肝、疏肝……当时我心里就想:“这肝脏怎么这么多麻烦事呀?” 平肝指的是把亢盛的肝阳弄平,不让它再亢盛了,不让它再上冲了。 肝阳为什么会亢盛?无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外来的热邪引动肝阳上冲,一是肝脏自己阴虚约束不了肝阳,导致其相对亢盛并上冲。 所以,肝阳上亢一定是热证,所用的药也一定大多是寒凉药(有例外)。既然是因为热,就要分析是什么性质的热?实热?虚热?郁热?实热就要清热泻火,虚热就要滋阴降火,郁热就要疏肝解郁(疏肝的药大多是温性的)。 再者,肝阳上亢的标症也需要治疗,要把上冲的气血引下来,这种操作就叫“镇肝潜阳”,这类药一般都很沉重,大多是贝壳类或金石类。 今天咱们介绍以下几味平抑肝阳的药: 石决明:贝壳类,兼有明目的作用。 珍珠母:贝壳类,兼有明目、安神的作用。 牡蛎:贝壳类,兼有安神、软坚、收敛的作用。 紫贝齿:贝壳类,兼有安神、明目的作用。 代赭石:金石类,兼有止呕、止血的作用。 刺蒺藜:有小毒,微温,有疏肝、明目的作用。 罗布麻叶:有利尿的作用。 天津猫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jbxx/8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低价德系紧凑型SUV,大空间自动挡,油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