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以寺庙道观命名的街巷并不少见,比如观前街、清洲观前、卫道观前等,而在吴趋坊附近就有过一个宝林寺,它门口的那条巷子,便是“宝林寺前”了。宝林寺前,连接了吴趋坊和专诸巷,只要去艺圃,都会路过它。僻静的小巷看似不起眼,小巷深处却值得回味,这里有文物故地、名人故居,刘嘉玲的童年也在这儿。

曾经的宝林寺,香火旺盛

在叫“宝林寺前”这个巷名之前,这里叫做“蒋家桥巷”。听名字大家多少也能猜得出,这里应该有一户姓蒋的人家,还有一座桥。没错,曾经的宝林寺前是一条沿河的小巷,河东头穿过吴趋坊,在吴趋坊上有座桥,叫作蒋家桥。据《吴门表隐》记载,蒋家桥(已毁)原在"郑使桥南",是汉朝蒋渐避难的地方。所以从宋起至明初,称此巷为蒋家桥巷。蒋渐,汉光武帝麾下大将蒋横第五子。蒋横被人陷害冤杀后,九子分投各地避难。后蒋横平反,光武帝封其九子就地为侯。蒋渐避难姑苏,封为“临苏侯”。明正统年间,巷内宝林寺扩建,香火日盛,声名远播,因此小巷改名为宝林寺前。宝林寺,是由圆明大师宝林懋所筹建,规模不大,后来几经被毁、扩建。据说修缮得十分匠心独运,寺里原有拼榈径、梧桐院、水竹亭等景点,更有一座别致的花园,其格局颇似寒山寺。只可惜,在太平天国攻取苏州时毁于一场大火,所以,这一块的老房子大多是咸丰后的建筑。

刘嘉玲的童年,就在这

苏州走出了很多有名的女明星,为大家所熟知的就要有许多,如韩雪、汪涵、李沁等,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刘嘉玲了,一代传奇女星,经典作品无数,家喻户晓的影后!

△刘嘉玲重游宝林寺前综艺节目截图

但很多人不知道,出生在苏州的刘嘉玲,在15岁之前就是在宝林寺前度过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和青葱的少女时期。古人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改鬓毛衰“。据说,刘嘉玲即便是后来移居香港,在家里跟妈妈交流讲的是苏州话,可见苏州对她的意义非同一般。有一次在录制综艺节目时,她还特地去宝林寺前寻找了当初的老宅,用苏州话与老街坊亲切交流,回忆巷子里的生活。如今的房子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也早已也换了主人。△曾经刘嘉玲小时候住过老宅小院子

古迹众多,都有一段故事

宝林寺前除了现代的明星光环,它本身的历史底蕴就十分浓厚。小巷虽然看着短小普通,但若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里的几处民宅、支巷,说不定都有一段故事。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镖局”应运而生。苏州依托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和地理优势,真可谓“千艘万舸远近毕集”,故清帮在苏州广设镖局,就集中在城内宝林寺前一带。巷内38号(原18号)是关帝庙遗址,现已改建了商品房,据说,当时的规模十分宏大。穿过窄窄的宝林寺前,就会看到艺圃的指示牌。顺着幽静的文衙弄走到深处就到了艺圃的入口了。这座最接近苏州人生活的园林,就藏在宝林寺前的旧民居中。原名醉颖堂,始建于明代,后改为药圃,清初易名艺圃。四百多年来,历经沧桑,现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艺圃在苏州园林中并不惹眼,面积不大,没有拙政园的喧嚣,也没有狮子林的人头攒动,仍然保留着清幽雅静的氛围。山石流水、水榭回廊,艺圃虽小,却精致异常。宝林寺前巷的周王庙弄28号曾是辉煌一时的周宣灵王庙,建于清代,一路三进两侧有厢房是全国独此一家的制玉祖师庙,当时每逢阴历九月十三到十五日祭祀,也是当年的苏州玉器公所,当时门口有石狮子、石碑、石柱、戏台、石鼎以及康熙三十一年建的斑驳累累的古井。

不急不躁,惬意的刚刚好

或许是艺圃太小众了,即便是每天有两三游客来这里寻觅,也没有打破这里的寂静。而且一走进小巷,大家就心照不宣地放缓脚步,看一看旁边的老宅,感受这里的惬意。天气好一些,巷子里见到最多的就是各种晾晒,巷子里种的花,养的鸟都是生活的气息。悠悠闲闲的生活气氛,在巷子里随处可见,这几把竹椅就大喇喇地列在巷子口,看着破旧,但却很干净,可以想象平时街坊邻居们围坐在一起晒太阳唠家常的场景。老宅、旧物,老式楼梯……随便路过一处老宅都能望见里面的慢生活,不急不躁,刚刚好。对于苏州人来说,乡愁或许就是渐行渐远的巷弄文化。若你不赶时间,不妨往宝林寺前周围安静的支巷走一走,那里的故事,或许比你去拥挤的商业街,更具别样的风味……

-THEEND-

*部分资料来自苏州文广旅局官微、苏城融媒等,看见苏州综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州文物丨细节苏州丨旧书店

苏州美术馆丨葑门横街丨盘门广场舞

酱油弄丨干将路丨梵门桥弄丨五爱巷

被改掉地名丨艺都古玩城丨苏州过年

博物馆系列丨金砖丨状元丨丝绸丨民俗

酒酿饼丨糕团丨苏州人吃面丨塞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jdyj/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