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胞药代动力学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新
基于细胞药代动力学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新思路与新方法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年5月第37卷第3期作者 刘丹晨,周芳,张经纬,王广基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摘要 中西药联用已成为国内外临床治疗的普遍现象,但相关评判尚缺乏完备的科学数据支撑。传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局限于血浆药物浓度,无法阐明药物在靶部位的代谢处置过程,由此造成血浆药动??药效不相关的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定量分析药物经血液进入靶组织/靶细胞/亚细胞器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将药代动力学研究从“宏观”的血浆深入到“微观”的细胞层面。主要总结了基于细胞药代动力学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中西药联用增效减毒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联合用药的应用提供依据。关键词 中西药联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细胞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酶;转运体_正文_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推动建立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作用,显示出中西医协同这一新医学模式的生命力。虽然中西药联用已成为国内外临床治疗的普遍现象和重要手段,但是中西药联用中的相互作用数据尚未完善,对于中西药联用的评判尚缺乏完备的科学数据支撑,尤其对于增效减毒的联用方案,更是因缺乏机制阐释而影响其广泛应用。化学药物通常具有明确的作用靶部位/靶点,而中药重在调理机体的功能状态,故中西药联用机制往往是中药通过调控靶部位的生理状态,创造更有利于化学药物代谢处置、发挥药效的微环境。经典的药代动力学评价往往仅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时过程,但对于靶点位于细胞内的药物,其从血液到达靶点需穿透多重组织与细胞屏障,简单的血浆药物浓度信息不能完全表征靶点部位的药物浓度,常出现药动??药效不相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传统药代动力学的发展。因此,药代动力学研究还需要更多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jbxx/7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功能农业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