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敬德药草皇后蒲公英
药草皇后——蒲公英 汉敬德 连续几天高温,据天气预报,山东某个地方气温破纪录达到40多度。上星期还墨绿的小麦,旱的发黄,希望的田野被热浪炙烤的全都焉了。浇完菜园,已是满头大汗,走出院子大门,移步到麦田边,采了几朵麦穗,麦粒瘪瘪的。心不免痛了起来,人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是何等的渺小啊。 惆怅的沿着麦田边走,眼前出现了几株毛茸茸的雪白像乒乓球似的花,这是蒲公英的花。俯下身子采了一朵,起身将花朵举起,迎着太阳,花愈发地晶莹剔透。轻轻一吹四处飘逸,耳边响起很久以前的老歌:“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如是,心情开始好了起来,四处飘散的小降落伞,经过雨水滋润,又轮回出一棵棵崭新的蒲公英,希望已在远方。 外孙今天没有跟着来,来了我一定又给他讲蒲公英的故事,想起了外孙,也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和饥饿的抗争中度过,为了填饱肚子,人们常常挖些野采充饥。荠菜挖完了,就挖蒲公英,那时不叫蒲公英叫“婆婆丁”,或生吃、或炒食、或煮汤……狼吞虎咽下去,不知道什么味道,也不管好吃不好吃,能吃饱就行。那时孩子一般不得病,得了病也不吃药,大概与服用这些天然良药有关吧。 蒲公英在《唐本草》中有收载,《本草纲目》将其移到菜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催乳缓泻,利尿利胆的功效,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凡是现代医学中与“感染”有关的疾病都能治疗,但不局限于此,由此被老百姓称为“药草皇后”。 蒲公英又名奶汁草。相传有一富人家小姐乳部红肿,疼痛难忍,既羞于求医,又惟恐父母责备,苦不欲生,欲投河自尽。恰遇渔家父女搭救,渔家女叫蒲公英,得知小姐因病投河,了解病情后,当即用一种草药渣外敷小姐乳部,数日乳疾治愈。小姐将草药带回植于花圃,称其名为“蒲公英”,以示感谢之情。 妇女哺乳期出现乳房胀痛、发烧、浑身发冷等症状,称“拘奶”。这个时候蒲公英可以派上用场了,可以用蒲公英煮水内服和打烂外敷,疗效很好。有一次问柳少逸老师,哺乳期的妇女忌用苦寒,为什么治疗拘奶可以大胆用?老师说,蒲公英味甘、苦,性微寒。具轻清透达之性,虽有清热解毒之功,然无“三黄”苦寒沉降之性,故胃经蕴热,或肝火犯胃而致胃炎、肠炎者,用公英无戕伐胃阳之弊,故我多与绞股蓝同用之。后者有益气增液之效,亦草本植物,轻清无温燥之弊!蒲公英不但可以消除乳房肿块,消炎止痛,还具有催乳的作用,是既安全、疗效又可靠的药物。清热解毒的同时具有通乳的作用,这是其他药物所没有的独特功能。 蒲公英作用于人体一些特定部位,具有针对性很强特性,针对的是乳房、眼睛、咽喉、皮肤,还能入肝入胃,是解热凉血之要药。 蒲公英用来治疗乳腺疾病。《本草求真》曰:“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芷等药同治。”《本草纲目》介绍蒲公英治疗乳痈,也就是急性乳腺炎方:“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捣烂,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服,睡觉病即去矣。” 用蒲公英治疗眼疾,张锡纯十分推崇。张锡纯曰:“治眼疾肿疼,或胬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鲜蒲公英(四两,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两代之)。上一味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目疼连脑者,宜用鲜蒲公英二两,加怀牛膝一两煎汤饮之。” 张锡纯评价此方:“愚自得此方后,屡试皆效。夫蒲公英遍地皆有,仲春生苗,季春开花色正黄,至初冬其花犹有开者,状类小菊,其叶似大蓟,田家采取生啖,以当菜蔬。其功长于治疮,能消散痈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无瞽目之人矣。”“此方得之于××,言其母尝患眼疾,疼痛异常,经延医调治,数月不愈,有高姓媪,告以此方,一次即愈。” 柳老师说:“张锡纯此方得之于民间,一个好的中医不排除任何治病的法门。有时间,你买本《串雅内外编》学习一下,这本书是民间走方医(亦称串医、铃医)医疗经验汇编。对学习和临床很有启迪。‘走方医’虽‘为国医所不道’,但他们中的某些人精通各科,熟谙‘贱、验、便’治疗方法,常常能使沉疴顿起,救人之危。” 蒲公英对于扁桃体炎的红肿、发炎以及堵塞、异物感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强大。用蒲公英捣烂外敷,以及捣汁加酒煎服,可以治疗疳疮疔毒;用蒲公英捣烂外敷治疗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治疗疔疮著名方剂,就是五味消毒饮。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此方的药物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此方配伍特点:“气血同清,三焦同治,兼能开三焦热结,利湿消肿。”方中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散结,金银花入肺胃,可解中上焦之热毒,野菊花入肝经,专清肝胆之火,二药相配,善清气分热结;蒲公英、紫花地丁均具清热解毒之功,为痈疮疔毒之要药;蒲公英兼能利水通淋,泻下焦之湿热,与紫花地丁相配,善清血分之热结;紫背天葵能入三焦,善除三焦之火。此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属于热毒所致的疾患。为表述清楚,用西医病名,如内科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炎性疾病;妇科的生殖器官炎性疾病;皮肤科、五官科等属热毒所致的疾病,均有良好效果。 五味消毒饮的主治,通俗的说就是治“疮”。蒲公英《滇南本草》记载:“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医林纂要》曰:“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不论是皮肤上的、脸上的痘痘痤疮,内脏肠道的疮(包括癌症)都可以配伍应用。 蒲公英治疗肝胆疾病奇效。《本草经疏》曰:“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蒲公英具有保肝护肝,修复肝组织损伤的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先生说:“有一位中年妇女,病由黄疸变黑疸,面目青褐,胸满腹胀,便秘顽固。年余,家中佃卖一空,未治好,后来她自挖蒲公英,每天90~g或更多,煮汤喝而愈。” 蒲公英除了上述治疗作用外,还能清补肾经。《瑞竹堂经验方》记载了一个故事:“昔日越王曾遇一异人得一方,名还少丹。此方极能固牙强骨,生肾水。凡年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更生。少年服之,老而不衰。得遇者宿有仙缘,当珍之,不可轻泄。具体制法:蒲公英一斤,全草采收,阴干。盐一两,香附子五钱,二味为末入蒲公英内淹一宿,分为20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用蚯蚓粪(六一泥)固济入灶内焙干,武火煅通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口,吐咽任便,久久方效。”从这个记载中就可以悟出,蒲公英还有清补肾经之功,临床上不可不知也。 上方中,蚯蚓泥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本经疏证》曰:“蚓之出地必以夜,而其便土也不于地下而于地上,则是在下能化无形之热,致有形之水,在上能去有形之滞,退无形之热,故凡其治耳聋鼻息舌肿牙疼喉痹头风可一贯推之矣。”《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治小儿阴囊虚热肿痛,用生甘草汁加入轻粉末和蚯蚓泥外涂。用盐和蚯蚓泥同研外敷,可祛热毒,疗蛇、犬咬伤。”陈藏器云:“治赤白热痢,取蚯蚓泥一升炒至烟尽,浇汁半升,滤净后服用。”苏敬曰:“用盐末与蚯蚓泥外敷,治狂犬咬伤或出犬毛,神效。” 说到蚯蚓泥治病,柳老师感慨说,过去农村孩子多,整天泥里水里的,在自家院子里到处爬,什么鸡屎、蚯蚓泥都拿着吃,但为什么生病的少?鸡屎白、蚯蚓泥都是过去的良药啊。现在没有人用了,不等于这些药没有疗效了。 蒲公英有如此多的功效,又是菜品,自己还是不要擅自服用,还是留给医生来用吧。特别是风寒感冒的人,过敏的人,虚寒体质的人、久病体虚的人更不能服用。 即使当野菜服食,可能会出现呕吐、腹部不适等。所以,蒲公英再好,也要适量食用。 二0一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本文摘选自汉敬德《谈方说药话传承》。 复健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jbxx/4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绝对逼格40种蛋汤的详细做法,真的太赞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