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贾宏涛说电视剧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湘夫人》篇是祭祀湘水女神的乐歌,祭祀时由扮演湘君的男巫歌舞迎神,歌词全是湘君思念湘夫人的口气。接下来,跟我们一起品读全诗吧!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一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一作:渺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帝子”,和“公子”都是指湘夫人,在古代传说中她是帝尧之“子”,“子”在古代的用法上不限于男性,女子也称“子”。“与佳期”,这里是说与湘夫人约期相会。这开头一段叙写湘君急切地要跟湘夫人会面,在他的想象当中,湘夫人已经到了北渚,他向着远远的北渚,望眼欲穿,却不见湘夫人到来,心里愁苦万分。这时,他眼前所感触到的是秋风的吹拂,洞庭湖上泛起微微的波澜;湖岸上,树叶在纷纷飘落。这眼前的景色,正好衬托出湘君凄凉孤独的心情。接着,他又登上长着白藏的高处极目远望,仍然不见湘夫人的到来。他又是焦急、又是疑虑,他想到为了迎候湘夫人的到来,在黄昏时分就已经做好一切陈设布置。如今总不见她降临,一切准备、张罗,岂不是白费了吗?

这就好比鸟儿不落在树上而栖在水中的萦草上,鱼网不撒在水中而挂在树枝上。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来形象地表现事与愿违。接着,诗人写湘君即景生情。湘君看到眼前发出浓郁香气的“芷”草和“兰”草,不禁联想到他所爱慕的湘夫人。湘夫人不来,他对湘夫人心里蕴藏的甜密而炽热的爱情又向谁倾吐呢?他一会儿隐隐约约地朝湘夫人要来的方向嘹望,一会儿又痴痴呆呆地望着那潺浸的流水:啊,湘夫人,你为什么不随着流水一同而来呢!这一段通过描写湘君的徘徊、展望和急切等待,表现了他对湘夫人的深沉的思念和纯真的爱情。

第二段: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湘君久等湘夫人不来,心里不免有些烦闷不安。他甚至责怪着自己:糜鹿本来应该在山林里,为什么却跑到庭院里来寻食?蛟龙本来应该在深渊里,为什么却跑到水边来搁浅?这样岂不是徒劳无功,一无所得吗?他想到,为了湘夫人的降临,自己白白地奔波了一天,早晨骑着马去江边等候,傍晚又渡过江去迎接。他之所以不辞劳苦,是因为听说湘夫人在召唤他,他要和湘夫人一起驾着车到理想的地方去,建立美好的生活。一想到这里,他便沉浸在未来的憧憬之中。

诗中从“筑室兮水中”到“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便是写湘君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设计,他计划着如何在水中修建一座最芳洁、最美好的宫殿,如何用百花香草、白玉紫贝等等来装饰庭院和住房,一切布置好了以后,他们的朋友一一九疑山上的神灵纷纷攘攘象流云一般前来迎接祝贺。然而,他俩并没有相会,湘君设计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成为空虚的幻想。这一段对湘君心理活动的刻画,采用了比拟和象征的手法。开头两句用反常的现象比拟湘君无缘与湘夫人相见。在“筑室水中”的设想里,那些用来装饰、陈设的百花香草正是湘君的纯洁爱情的象征。他所设计的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曲,这一事实本身也就证明了他对湘夫人爱得多么纯洁真诚。

最后一段: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这里的“袂”和“襟”是指内衣和汗衫,用自己的衣服送给情人,是古代爱情生活中流行的一种习惯。这段写湘君在失望之余,把湘夫人送给他的袂襟都抛到水中,然而这也正如湘夫人的举动一样,只是一时的气愤,并非出于他的本意,所以当他冷静下来的时候,紧接着就去采集香草杜若,准备送给湘夫人,以表示他的诚挚的爱情。这一段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意的照应。

《湘夫人》这篇祭神的乐歌,是写神与神之间的恋爱故事,但从描写的情节来看,实际上就是借神话的形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爱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里的神完全是人的化身。在作者的笔下,他们没有被刻画为森严恐怖的人类主宰,而是一对人间恋人的可爱形象。诗篇在悲剧传说的基础上,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是历来健康的民歌所经常表现的主题。

《湘夫人》着重通过湘君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给读者以完满而鲜明的真实感觉。作者把洞庭、沅湘一带的自然景物写得非常优美而富有诗意,往往寥寥几笔,从写景中写出情来,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人物的心境。篇中好几处用反常的现象来比喻事与愿违,既贴切,又形象生动。“筑室水中”那一段幻想采用的铺叙手法,不但把湘君所设计的水中宫殿写得琳琅满目、香洁无比,而且还表现了湘君的特殊感情,使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的丰富想象力。这些描写都是很成功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beichia.com/zbcgnzy/10074.html